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大发买球介绍 > 新闻动态 >
结婚前,一定要打听清楚对方家庭的这四件事,这不是心机,是远见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08:04    点击次数:145

图片

我有一对情侣朋友,他们是在婚恋网站上认识的,这两人对彼此都一见如故,所以很快就恋爱了。男生叫吴建利(化名),女生叫李玲(化名),三年过去了,两人感情一直稳定甜蜜,我看见朋友圈里很多人都羡慕他们。可结婚不到半年,李玲就跟我说她后悔了。原因很简单:结婚前她从没真正了解过吴建利的家庭。

图片

她婆婆控制欲极强,什么事都要插手;公公懒散没责任心,家里大小事务一概不管;家里甚至还有一个动不动就来借钱的弟弟。李玲一开始还想忍,后来发现这根本忍不了,这分明就是一场原生家庭的地雷战,排除了一个,还会有下一个。她这才明白:恋爱靠的是两个人的感觉,但婚姻靠的是两个家庭的融合。婚后有些事情,真不是靠爱就能解决的。很多人谈恋爱的时候,避而不谈对方家庭的事,觉得问太多不好,怕对方觉得自己现实。

图片

但婚姻是两个人的结合,更是两个家庭的磨合。你不提前了解清楚,日后吃的苦,全都要自己消化。以下来说几件婚前必须了解的事。

图片

了解对方父母的婚姻状态和相处模式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“家庭模板理论”:一个人小时候看到怎样的婚姻关系,长大后往往会潜意识地复制。比如,如果他的父母从小争吵不休,他很可能也不懂得如何好好沟通;如果他父亲长期对母亲冷暴力,他可能也认为男人沉默就是理性。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父母相处的时候,是彼此尊重,还是一方主导、一方压抑?

图片

他们处理矛盾时是冷战、吼叫,还是坐下来沟通?这些细节,决定了未来婚姻生活的基调。

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河合隼雄说:“大人们认为自己是出于对孩子的爱而拼命地做了很多事,结果却把大人和孩子的欢乐全都扼杀了。”

可能人类最大的悲哀就是在错误的家庭里,学会错误的爱。而如果你没察觉到对方家庭的错误模式,你们很可能会无意识地重演原生家庭的剧本。

图片

了解父母对孩子的控制程度一个家庭最致命的问题,不是穷,不是吵,而是控制。尤其是那种什么都管、什么都要掺和的父母,一旦你嫁过去或娶进来,就相当于给婚姻多装了一个“监视器”,而控制开关不在你手上。你得知道,对方是否有妈宝、巨婴倾向?是否凡事都要先请示父母?父母对你们未来的生活,比如买房、育儿、花钱,有没有过多干预?心理学家鲍姆林德的研究显示:被父母过度控制的孩子,成年后容易缺乏独立性和主见,在婚姻中也容易夹在中间,谁都不得罪,结果你成了牺牲品。远离控制型父母,不是冷血,而是给自己的婚姻留出呼吸空间。

图片

了解家庭对金钱的态度钱不是婚姻的全部,但处理不好,足以把一段感情逼上绝路。有些家庭花钱如流水,有些则一毛不拔;有的认为孩子赚钱就该补贴家里,有的则鼓励独立自足。这些价值观的差异,不提前沟通,婚后肯定起冲突。举个例子:你努力攒钱去还房贷,他却觉得给父母转点钱也理所应当;你觉得婚后财产要分清楚,他的父母却说你们结了婚就是一家人,钱当然是一家人一起花。

图片

这不是钱的问题,而是认知差的问题。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“金钱脚本”,指的是一个人从小在家庭中对金钱的潜意识观念,它会直接影响他成年后的财务决策和家庭分配。你们如果不在同一个频道上,婚姻生活将充满经济战争。

图片

了解家族整体的边界感和人情结构有些人结了婚才发现,自己不是嫁了一个人,而是嫁进了一个集体宿舍。亲戚来来往往、什么事都要商量,借钱、搭伙、探病、请吃饭,家里天天很多人,你没有喘息的空间,也没有说不的权利。真正聪明的家庭是有边界感的,关系近,但不越界,人情有,但不泛滥。

图片

如果你发现对方家里特别讲大家族情感,凡事都是一家人不分你我,甚至习惯于大锅饭思维;那你就要格外小心:你未来可能根本无法为自己做主。记住婚姻不是帮对方的家族当佣人,而是你们两个人建立新家庭的开始。

有句谚语说得好,“找女看妈,找男看家。”

婚姻从来不是两个人关起门过日子那么简单,它还牵动着两边家庭几十年的价值观、人情债、生活习惯、教育理念。真正负责任的成年人,在奔赴婚姻前,会看清地形、量好风向,再决定是否出发,这不是心机,这是远见。愿你拥有爱情的甜,也能看清婚姻的真相。-The End -作者-李眉第一心理主笔团 |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